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月, 2011的文章

糧食戰爭:市場、權力和世界食物體系的隱形戰爭 拉吉‧帕特爾著

圖片
  糧食價格屢屢上漲,我們該怎麼辦?到鄉下買塊田當農夫或許不錯,可賣糧食賺錢。不然我們是否對糧食價格上漲,毫無反抗之力呢? 這本書第二章「世界食物生產者分析」,很快就給農村夢讀友當頭棒喝,介紹印度農人慘狀,務農的艱難,欠債累累,自殺率高。如果你認為是印度自己問題,還會陸續介紹全世界各國農業慘狀,進一步有興趣,可參考美國紀錄片食品工廠(Food Inc.),或台灣紀錄片 無米樂 等等。原來糧食危機不患寡而患不均,是因糧食中間通路被少數國際財團寡占所至,消費者與農人都是受害者。會發生饑荒,不是媒體謊稱的糧食不夠,是因窮人買不起。 第三章 「玉米之國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」,認為農產品國際自由貿易,是大糧商謀害農民的利器。以前小地區貿易時,農人可抓過去氣候、 季節、習俗變化規律,估算一下要種什麼,還可賺些小錢;但市場國際化後,財團玩國際期貨的手法,不是農人所能預測,一不小心投資錯誤作物,血本無歸,往往淪落把田抵押給銀行,做財團奴隸還債,更加強財團控制糧食的力量。這章講述美國怎樣利用北美自由貿易協易,加上美國玉米補貼,讓墨西哥玉米農作無以為繼,把鄰國墨西哥從小康變成窮國。 不過這點我有意見,菜蟲不除,不論要不要管制農產品,倒楣的永遠是老百姓。日本採鎖國政策,很少進口外國農產品,結果物價昂貴,但因務農收入不高又辛苦,依然農人數量減少並高齡化。台灣的例子可舉大閘蟹,前陣子台灣政府禁止大閘蟹進口,只准賣台灣生產的。貨源減少之後,大閘蟹價格漲到離譜,結果是根本從傳統市場消失了,因為普通百姓買不起,商販進貨也賣不掉,乾脆不賣。一般餐廳蟹黃類的菜不是消失,就是改用難吃的假蟹黃。更可怕的是台灣貨可出口大陸、大陸貨不能進台灣,被點名的產品價格馬上漲到嚇死人。這對台灣大多百姓只是災難。而台灣中菜品質比不上大陸香港新加坡,也正因為好材料不能從大陸進口。 新鮮食材很難炒作,因為囤積不賣會腐爛。所以新鮮食物應該鼓勵貿易國際化。不過防腐劑盛行,有些遠洋進口產品下藥頗重,消費者要小心,應多推廣這方面知識,讓大家都買新鮮食物,唾棄易炒作的防腐食物,食品財團炒作能力自然會減弱。 第六章「與饑餓做鬥爭」講綠色革命,表面上用化肥、新農耕機、農藥與基改幫助增產,實際上則加強了藥廠、石油商、種子公司對世界各地農產控制力,種子甚至被設計成要特殊農藥或除草劑才能成長,而除蟲效果一如其它農藥,很快就因昆蟲產生抗藥性而失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