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決戰庫存 程曉華著

圖片
  從事製造業數十年,很多事情習以為常,看了這本才重新思考,收穫滿滿。書中常說數十年如一日,就是說做了數十年,其實跟一天沒兩樣,因為從未看書、思考自己常做的事情是否合理,真要警惕自己別變成這種人。   網路企業報導,往往一家風光一時的大企業突然倒閉,明明還有訂單,累積了驚人庫存無法消化﹐拖垮該企業的金流,庫存是必須重視的嚴肅問題。  庫存太高要怪誰?怪採購、生物管?其實真正源頭來自業務,隨客戶起舞訂單忽高忽低,採購、生物管也只能配合。如果公司KPI只盯供料是否及時不影響生產,而不關心庫存,採購當然買滿買爆。  傳統公司都把業務捧得老高,覺得工廠要配合業務,但正因如此造成業務隨意下單隨意砍單,造成大量庫存。書中建議算成本時不能只算物料成本與人工,而要把呆滯庫存算進去才是真實成本,這樣業務才會願意從源頭減少庫存。能大刀闊斧改變公司制度只有高層,所以降低庫存,最重要是高層的態度,其次才是下面執行者。  書中甚至建議,寧可業績平穩而非衝新高,因為平穩才好規劃,而業務必須看出客戶需求規律自己算出平穩需求,而非盲目地跟著忽高忽低,甚至拒絕客戶突然暴衝的訂單。這恐怕是喜歡業績衝新高賺股票錢上市公司所不願意的。  書中講ERP是我的本行,他說很多公司ERP數字與實際狀況有差,員工沒有認真把真實數據輸入ERP,造成計算有誤差,也是庫存不斷創高原因。ERP是公司帳本,要用最嚴格的紀律管理此事,財務也應勤跑倉庫,檢查數字是否吻合。很多老闆總得意自己雇用人數少,沒想到人少可能就沒辦法逐逐筆實核實銷,只能套用預設數字,最後ERP與實體帳差愈來愈大,反而虧得更兇。  書中介紹庫齡,很多公司都看1年、3年呆滯等等,但電子業退流行快,所以90天就應列入呆滯。作者說用時間也不準,比如客戶取消訂單導致新買的料用不上,就算才入庫一天也是呆滯。如果買了放一年,但還是不斷有新產品會消耗此用料,那就不算呆滯。  作者本身能力優越,但不甘於在單一公司吃香喝辣,想要協助所有中國製造業升級,所以最後辭職當顧問。這本書依作者所言,人名是假的,故事是真的,半自傳色彩,所以主角也走上顧問之路。  最後一章聊各色各樣顧問公司,畢竟在ERP這行業很久,看了會心一笑。我前公司歧視老人,換了新公司卻歡迎我這老人,原來被太多年輕嘴上無...

美麗的標價:模特行業的規則 這世界男女都被物化,媒體不時提醒,女人外表美麗有極高的價值,會被男人花大錢追捧。本書作者Ashley Mears才色兼備,利用自己美麗做模特兒兼差,同時研究模特兒行業規則,實地投入增加書籍可讀性,有血有肉,不是紙上談兵。 女性模特兒工作年齡從13~22歲。22歲的女性不是還很美嗎?怎麼就該退休了?原來這種肉慾的愛非常膚淺短暫,再美的女人,看多了也會膩,想換口味。所以就算23歲依然美麗,但業界就會覺得大家都看過你了,應該膩了,所以拒絕雇用。最後大家找工作時,謊報年齡成了常態。 另外就是身材。小時候聽人家講女人身材曼妙,就說36-24-36,凹凸有致有漂亮曲線才是美女。但在模特兒界,臀圍36吋就是胖、醜陋!他們只要35吋的臀圍,管37吋叫做"生過孩子的臀圍"。盡管作者被客戶用粗暴言詞修理,Goggle作者的照片,根本已經是纖瘦美女!要知道女模身高要求175公分,35吋臀圍看起來像男人,我找了一張這樣模特兒照片,找先生用男性眼光來評鑑,先生也覺得沒有女人味不好看。作者還說有女模因為年紀到了青春期發展出女人寬臀而被嫌棄。反正這年頭,男人要娘炮化妝塗口紅,女人要沒臀圍像男人,才叫做美,我太老了真搞不懂。 為了取得工作,模特兒會謊報身材,客戶也會用試穿超窄牛仔褲回應。為了因應客戶挑剔,模特兒連吃飯都有罪惡感,難怪會有女模餓死。要求健康瘦合理,但模特兒已超過健康界線,這與中國古代裹小腳有何區別? 模特兒工作技術門檻不高,加上媒體大量宣傳,有海量的年輕人想從事,所以內捲非常嚴重,導致去知名雜誌、走秀,未必有錢賺,甚至還要倒貼,因為這些活動可以幫模特兒打知名度,商業廣告才是模特兒主要收入來源。因此有些人做模特兒,反而欠公司不少債。如果你跳巢,債務會轉進下一家公司,賴不掉地。 內捲嚴重,帥哥美女太多,所以其實整形的不多,因為有太多天然美的可選,根本無需醜人整形。然後客戶也很難挑模特兒,因為每個都很美,最後只能在細微小細節挑剔,或憑感覺。模特兒界極度貧富不均,少數紅牌拿驚人的高薪,大多數人苦哈哈過日子,但是否爆紅又有很大運氣成分,不是你不夠美。 作者還研究男模部分,因為服裝界大老大多都是同性戀,所以男模就會調情色誘以取得晉升,但男模大多數實際上是直男,所以調情到大老想毛手毛腳時就結束了。其實女人何嘗不是如此,色誘以取得晉升,但真的要與糟老頭上床,大多數年輕女性還是會抗拒地。 總之因為作者本身就是模特兒,讓整本書有血有肉,可讀性高,想輕鬆一下瞧瞧模特兒界的真相,力推此書。

圖片
 這世界男女都被物化,媒體不時提醒,女人外表美麗有極高的價值,會被男人花大錢追捧。本書作者Ashley Mears才色兼備,利用自己美麗做模特兒兼差,同時研究模特兒行業規則,實地投入增加書籍可讀性,有血有肉,不是紙上談兵。   女性模特兒工作年齡從13~22歲。22歲的女性不是還很美嗎?怎麼就該退休了?原來這種肉慾的愛非常膚淺短暫,再美的女人,看多了也會膩,想換口味。所以就算23歲依然美麗,但業界就會覺得大家都看過你了,應該膩了,所以拒絕雇用。最後大家找工作時,謊報年齡成了常態。  另外就是身材。小時候聽人家講女人身材曼妙,就說36-24-36,凹凸有致有漂亮曲線才是美女。但在模特兒界,臀圍36吋就是胖、醜陋!他們只要35吋的臀圍,管37吋叫做"生過孩子的臀圍"。盡管作者被客戶用粗暴言詞修理,Goggle作者的照片,根本已經是纖瘦美女!要知道女模身高要求175公分,35吋臀圍看起來像男人,我找了一張這樣模特兒照片,找先生用男性眼光來評鑑,先生也覺得沒有女人味不好看。作者還說有女模因為年紀到了青春期發展出女人寬臀而被嫌棄。反正這年頭,男人要娘炮化妝塗口紅,女人要沒臀圍像男人,才叫做美,我太老了真搞不懂。  為了取得工作,模特兒會謊報身材,客戶也會用試穿超窄牛仔褲回應。為了因應客戶挑剔,模特兒連吃飯都有罪惡感,難怪會有女模餓死。要求健康瘦合理,但模特兒已超過健康界線,這與中國古代裹小腳有何區別?  模特兒工作技術門檻不高,加上媒體大量宣傳,有海量的年輕人想從事,所以內捲非常嚴重,導致去知名雜誌、走秀,未必有錢賺,甚至還要倒貼,因為這些活動可以幫模特兒打知名度,商業廣告才是模特兒主要收入來源。因此有些人做模特兒,反而欠公司不少債。如果你跳巢,債務會轉進下一家公司,賴不掉地。  內捲嚴重,帥哥美女太多,所以其實整形的不多,因為有太多天然美的可選,根本無需醜人整形。然後客戶也很難挑模特兒,因為每個都很美,最後只能在細微小細節挑剔,或憑感覺。模特兒界極度貧富不均,少數紅牌拿驚人的高薪,大多數人苦哈哈過日子,但是否爆紅又有很大運氣成分,不是你不夠美。  作者還研究男模部分,因為服裝界大老大多都是同性戀,所以男模就會調情色誘以取得晉升,但男模大多數實際上是直男,所以調情到大老想毛手毛腳時就結束了。其實女人...

獨角獸與牠的產地

圖片
原本沒想看這本書,覺得不過是某人抱怨文。但最近知道作者是美劇"矽谷群瞎傳"的編劇,好奇到圖書館借來看,沒想到身邊也發生類似的事,似乎冥冥中上天要我看此書。   作者是名記者,52歲時因紙本出版業式微,他失業了。雖然美國人上不養高堂,但中年人妻小負擔還是滿重的,他晚婚孩子尚年幼,妻子為了照顧小孩也無法上班。於是他投入一家新創公司HubSport,這是他人生最悲慘的時刻,但這段經歷也被他寫成暢銷書,一如"矽谷群瞎傳"諷刺好笑,笑中帶淚。  全球央行跟著美國一起濫印鈔,游資氾濫無處可去,加上各國政府開始放棄保護散戶,公司沒賺錢也可上市,於是多了一種新賺錢方式:新創公司,企業本身不賺錢,喊著好聽的口號,只要宣傳做得到位,股民願意高價買進,一樣可暴富,賺得比辛苦經營傳統公司還高。   於是出現各種怪象,比如創投界喜歡年輕、大學肆業、沒啥工作經驗、外表像祖柏克的創業者。把錢交給屁孩能賺錢嗎?正常人不敢這樣做,創投界之所以如此,因為新創公司早就成了演藝界,散戶喜歡的故事、形象才是重要的,真正是否賺錢並不重要。  傳統公司要生產產品,公司要賺得利潤並成長,得尊重資深有豐富經驗的老員工,因為他們知道生產細節,躲開地雷,幫公司賺錢。但新創獨角獸公司,主要目的是在股市詐騙賺錢,因此高薪資深員工成為負債。   當然們不會坦承,於是就有各式各樣的說詞。老人有經驗,知道怎樣做一定會出事,但這就被說成老人腦袋頑固不通沒創意。黃帝內經說「上醫治未病,中醫治欲病,下醫治已病」,上醫中醫都拒之門外,只能讓他們自己血淋淋的撞。  沒事砍除老員工,增加公司流動性,為公司注入新血,也是笑話。好的經理人會主動資遣不適任員工,留下來的必然是去蕪存菁,已經熟悉工作,能勝任好用的。如果高層硬要插手逼砍,就只是把得之不易,品行良好的員工砍掉,再換一個不確定品行如何的新人進來。新員工進門,要花一段時間適應公司,也可能因不熟悉犯錯,這都是成本。   如果公司米蟲太多,真正該砍的是管理他們經理人,正常經理人會自行砍除米蟲。  而據本書所言,這種由高層老闆發令,隨時砍除老員工用新人,風潮來自新創公司。因為公司本身業務不賺錢,靠詐騙股市賺錢,老員工就沒價值。所以就創出"增加公司流動性,為公司注入新血"的好聽說詞...

情緒勒索

圖片
  據聞很多人討厭處理家暴案,因為家暴丈夫明明非常可惡,明眼人都看得出離開他就對了!但受害婦女就找了千百個理由不肯分手離婚。 覺得自己常被某人欺負、剝削嗎?也許外人看來,就像以上家暴案例,受害者自己不願意離開,才是問題重點。 因為人是群居動物,本來就有階級性,因此剝削與被剝削的事件層出不窮。這本書教導受害者如何擺脫,也提到重點:當事人得有自覺,願意離開病態的關係。 剝削者大多是心理操控高手,利用恐懼、罪惡與責任感來操控人。有的兇惡恐嚇,更高明的裝得楚楚可憐,喜歡挖你的小過來引發罪惡感,把自己微小讓利講成重大犧牲,最終你都得服從他們苛刻要求。 但得認清事實,就是受害者自願被剝削,雙人共舞才走得下去。與其期待他人改變,不如改變自己更為迅速。而書中重點,就是訓練你如何堅定面對勒索者種種說詞,不為所動。 但也得小心,別把別人善意規勸當成情緒勒索。善意規勸通常針對一兩件事,改了對方就不再囉嗦;情緒勒索多半帶有階級地位的涵義,對方在意的不是他嘴上說的事,而是你地位比他低,必須服從他,所以你改了也沒用,對方會不停生出新的事,而且往往很小的事也成為叼唸原因,與善意規勸有明顯差異。 書中鼓勵受害者勇敢講出心聲,往往結果比想像好。有對太太跟先生抱怨後,先生才驚覺到自己的行為讓太太受到很大的痛苦,他也不想失去老婆,因此改了。因此必須訂下界線,不要讓別人深刻傷害自己的心理。   作者 蘇珊.佛沃與唐娜.費瑟 出版社 究竟

王安石及其新政

圖片
      因為從事企業ERP這個行業,覺得公司上新的ERP, 相當於國家推行新政,所以對中國歷史新政很感興趣,先後看了 商鞅、 張居正與王安石 。最近川普與馬斯克對美國革命查帳,也有網友說最像王安石,馬上把這本 買了許久的書翻出來看。     國家積弊已深才需要推行新政,必然會得罪 既得利益者,往往最後下場悽慘,商鞅被車裂,而張居正、王安石死後 新政均被推翻 鬥臭 ,絕對是極為艱鉅的任務 。     作者劉子健是著名學者,但不是企業家,所以只能整理隔靴搔癢, 不像看李光耀傳有實在的感覺。但我看了還是有感觸,比如 說大部分人都因循苟且,所以一開始推行新政,因為不習慣會反對;但一旦高層強制規定,習慣了新政,也不會有太多的意見 ,推行ERP確實屢見不鮮。     此外李光耀曾說過,找技術卓越、經驗豐富的人容易,但找 王安石及其新政     因為從事企業ERP這個行業,覺得公司上新的ERP, 相當於國家推行新政,所以對中國歷史新政很感興趣,先後看了 商鞅、 張居正與王安石 。最近川普與馬斯克對美國革命查帳,也有網友說最像王安石,馬上把這本 買了許久的書翻出來看。     國家積弊已深才需要推行新政,必然會得罪 既得利益者,往往最後下場悽慘,商鞅被車裂,而張居正、王安石死後 新政均被推翻 鬥臭 ,絕對是極為艱鉅的任務 。     作者劉子健是著名學者,但不是企業家,所以只能整理隔靴搔癢, 不像看李光耀傳有實在的感覺。但我看了還是有感觸,比如 說大部分人都因循苟且,所以一開始推行新政,因為不習慣會反對;但一旦高層強制規定,習慣了新政,也不會有太多的意見 ,推行ERP確實屢見不鮮。     此外李光耀曾說過,找技術卓越、經驗豐富的人容易,但找人格高尚者難,知人知面不知心。李光耀就遇過幾次 ,原本合作愉快的人,一旦當了官,就自我膨脹醜態百出,最後李不得不設法 把他趕下台。     王安石愈遇到大量舊勢力反對, 最後變成非理性的派系之爭,用人以黨派為優先,而非道德品行。為了打擊對方 ,向宋神宗要了大量的權力,最後被自己派系中 貪腐之人拿來歛財,以致新政減輕民眾負擔 收效甚微,甚至反而促進朝廷覆滅。...

毛澤東、斯大林與朝鮮戰爭

圖片
傅鏡平推薦這位作者沈志華,寫歷史都大量查證考據,而主題又是平常媒體說的大壞蛋,看兩個奸詐狡猾的人如何彼此鬥法鐵定有趣,加上對東北亞歷史也比較陌生,正好熟悉一下,就到圖書館借來看。 韓戰是件可悲的事,原本同一個國家,因美蘇分贓被劃一條線,線並未有山脈與河流阻隔,親友卻從此禁止互相往來,然後又因美蘇糾紛同胞自相殘殺。 很多事與想像不同。比如小時候唸書說中國地圖是片美麗的秋海棠,被共產黨竊據失去外蒙古才變成老母雞。但看書中史料所言,實際上是老蔣1945年簽約《中蘇友好同盟條約》 放棄外蒙古,承認獨立。後來毛澤東取得中國政權後,想翻掉舊《中蘇友好同盟條約》重簽,拿回蒙古,但蒙古獨立已久,木已成舟難以回歸原狀,不了了之。 平日媒體總告訴你史達林是壞蛋、殺人魔、奸詐狡猾,但一開始看書,卻發覺史達林傻傻相信西方吃了悶虧。連續劇"問蒼茫"演毛澤東年輕時的故事,裡面蘇聯一面倒向老蔣,處處為難中共,跟我們想像蘇聯扶植中共完全相反。 看了此書才知道,蘇聯對整個共產國際都如此,歐洲共產黨明明做出了成績,從戰前10萬人增加到戰後初期70萬人,史達林卻解散共產國際,要他們放棄革命,交出武裝,加入當地政府組織而非對抗。因為希特勒崛起,英美想拉攏蘇聯,就突然不反共,多方說蘇聯好話。而蘇聯本身不夠強,也需要西方的支援,就開始處處討好西方。 但事後證明,史達林是大傻瓜,共產黨加入當地政府,等希特勒被消滅,這些共產黨都成了被剿清的對象,說是民主自由,但不包含當共產黨的自由。小時候唸洗腦書,對於主張民主自由但共產黨例外的矛盾邏輯,一直無法理解。 蘇聯有地利之便,本來可以佔據整個朝鮮跟美國討價還價,結果美國說用38度線來分,蘇聯居然馬上答應,蘇聯想說討好美國再要日本北部,結果美國根本不鳥他,看起來史達林真的不夠狡猾。 其實國家與人一樣,沒有絕對好壞立,時時在變。理論上蘇聯與中共同是共產黨,理應友好;但國土相連,又有很多利益要爭。史達林為了討好美國,曾要求已取得絕對優勢,勝利在望,準備渡長江的毛澤東放棄國共內戰,毛澤東氣得直接回電嚴詞拒絕。但後來史達林發現美國沒有很介意時,又偏向毛澤東這邊,畢竟中共是俄羅斯手中一盤好棋。 毛澤東翻舊《中蘇友好同盟條約》重簽,困難重重,蘇聯需要東北做出海口,而毛澤東需要取回東北贏得民心。本來蘇聯不想理會剛立國,國內積弱不振的毛澤東,無奈美國見縫插針,開始拉攏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