決戰庫存 程曉華著
從事製造業數十年,很多事情習以為常,看了這本才重新思考,收穫滿滿。書中常說數十年如一日,就是說做了數十年,其實跟一天沒兩樣,因為從未看書、思考自己常做的事情是否合理,真要警惕自己別變成這種人。
網路企業報導,往往一家風光一時的大企業突然倒閉,明明還有訂單,累積了驚人庫存無法消化﹐拖垮該企業的金流,庫存是必須重視的嚴肅問題。
庫存太高要怪誰?怪採購、生物管?其實真正源頭來自業務,隨客戶起舞訂單忽高忽低,採購、生物管也只能配合。如果公司KPI只盯供料是否及時不影響生產,而不關心庫存,採購當然買滿買爆。
傳統公司都把業務捧得老高,覺得工廠要配合業務,但正因如此造成業務隨意下單隨意砍單,造成大量庫存。書中建議算成本時不能只算物料成本與人工,而要把呆滯庫存算進去才是真實成本,這樣業務才會願意從源頭減少庫存。能大刀闊斧改變公司制度只有高層,所以降低庫存,最重要是高層的態度,其次才是下面執行者。
書中甚至建議,寧可業績平穩而非衝新高,因為平穩才好規劃,而業務必須看出客戶需求規律自己算出平穩需求,而非盲目地跟著忽高忽低,甚至拒絕客戶突然暴衝的訂單。這恐怕是喜歡業績衝新高賺股票錢上市公司所不願意的。
書中講ERP是我的本行,他說很多公司ERP數字與實際狀況有差,員工沒有認真把真實數據輸入ERP,造成計算有誤差,也是庫存不斷創高原因。ERP是公司帳本,要用最嚴格的紀律管理此事,財務也應勤跑倉庫,檢查數字是否吻合。很多老闆總得意自己雇用人數少,沒想到人少可能就沒辦法逐逐筆實核實銷,只能套用預設數字,最後ERP與實體帳差愈來愈大,反而虧得更兇。
書中介紹庫齡,很多公司都看1年、3年呆滯等等,但電子業退流行快,所以90天就應列入呆滯。作者說用時間也不準,比如客戶取消訂單導致新買的料用不上,就算才入庫一天也是呆滯。如果買了放一年,但還是不斷有新產品會消耗此用料,那就不算呆滯。
作者本身能力優越,但不甘於在單一公司吃香喝辣,想要協助所有中國製造業升級,所以最後辭職當顧問。這本書依作者所言,人名是假的,故事是真的,半自傳色彩,所以主角也走上顧問之路。
最後一章聊各色各樣顧問公司,畢竟在ERP這行業很久,看了會心一笑。我前公司歧視老人,換了新公司卻歡迎我這老人,原來被太多年輕嘴上無毛顧問胡搞到不行,還Oracle原廠的,書中批洋顧問做高姿態,讓中國公司花大錢,最後卻事情沒辦成有被詐騙之感,我看了真覺得點滴在心頭。
顧問既然幫公司看病,其實就像醫師,滿街都是,但真正經驗豐富,有能力望聞問切,八綱辯証,起死回生的醫師,極為稀有難找。看這本書主角讓製造廠起死回生的過程,甚為精彩,強力推薦給從事製造業的朋友。
作者 | 程曉華 |
出版社 | 經濟新潮社 |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