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世紀七(Ultima VII)的宗教觀
玩過「創世紀七」後,對Fellowship這個宗教組織有什麼感想﹖「一個邪惡的宗教組織」,嗯,對,然後呢﹖沒了!?太可惜了!錯過它,可是錯過認識西方文化的大好機會呢!其實「創世紀七」是借Followship處處影射基督教會,並發抒作者的思想與批判。但基督教在本地,可說是有衰弱的跡象,光是去書店看一看佛書與基督教叢書的比例,就可知其梗概,所以一般人覺得陌生是在所難免的。不管信不信教,其文化精神之所在-- 「聖經」,是必讀的。至於「創世紀七」與宗教間的關係,且聽我娓娓道來。
Guardian欲以Fellowship征服歐洲,而中古君王以基督教征服歐洲。就如同漢朝董仲書侵犯學術自由而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」一般,君王們絕非為了「天下為公」而推展這些學派宗教,而是學派宗教有符合建立霸業的地方。而且必然塗改抹煞對自己不利的部份,凸顯有利的部份,甚至扭曲之。先拿大家熟悉的儒家文化來說吧!「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」、及禮記裡一些規矩,一再被君王們強調;而「民為國本,本立道生」「聞誅一夫紂矣,未聞弒君者也」,不但被忽略,甚至禁止過。不過諸位讀者也不必因這些宗派思想被利用而瞧不起他們,畢竟其對世界教化有莫大的功能,到頭來究竟是誰利用誰還很難說呢!
基督教會曾經對聖經的扭曲,比中國腐儒有過之無不及。再新約聖經羅馬書第十三章第一、二節「在上有權柄的人,人人當順服他,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的。凡是掌權的,都是神所命的,所以抗拒掌權的,就是抗拒神的命。」這段話自然使得龍心大悅,並成為「君權神授」的依據。儘管聖徒保羅後來提到種種基督徒應遵守的德行,並且要大家背棄違背所學之道的人,但哪個政客會理會這些呢!而在「創世紀七」裡,Fellowship所信仰的「內心力量之三元素」(The Triadof Inner Strenght),亦遭到扭曲,在智者Alagner的筆記內,做了極詳盡的解釋與批判。第二個價值觀是信賴你的兄弟(Trust Thy Brother),最後演變成必需盲目照著他人的話去做,不正是教會史的翻版!
還記得Paws村拒絕加入Fellowship而淪落的兩個乞丐、面臨被Fellowship驅離救濟院的苦命婦人Alina、及言談間流露鄙視之意,然後慌忙掩飾的Britain市長Patterson?Fellowship第一個價值觀「致力合一」(Strive for Unity),原意是要會員為共同目標合諧地共同努力,但最後卻變成歧視及屠殺非Fellowship人的理由,而第三個價值觀「價值先於報償」(Worthiness Precedes Reward),亦轉為給不幫助Fellowship的人一個壞的報償。其中第一個價值觀實在轉得太硬了,主要目地可能還是在影設教會。舊約聖經申命記第七章第二、三節要求對待異教徒「耶和華你神將他們交給你擊殺,那時你要把他們滅絕淨盡,那時你要把他們滅絕淨盡,不可與他們立約,也不可憐敏他們。不可與他們結親,不可將你的女兒嫁他們兒子,也不可叫你的兒子娶他們的女兒」第五節「你要卻要這樣對待他們,拆毀他們的祭壇、打碎他們的柱像、砍下他們的木偶、用火焚燒他們的偶像」。因此基督教一直無法如同佛教那般對異教徒寬大為懷。屠殺異教徒與君權神授結合,使君王可以宗教名義血洗他國,再強迫信基督教以便獨攬大權。神學家奧古斯丁,更將其擴大解釋到些微教義解釋不同,就可迫害之。他認為,作為統治者能以殘酷手段鎮壓一切背叛者和反對基督教正統教會的「異端」邪說者;對於那些為上帝所屛棄的人來說,暴君的統治也是上帝安排給這些「無可挽救」的人們一種懲罰。其實也正是因舊約這些條例,使耶穌被釘十字架,而門徒遭到猶太人迫害。因為猶太人不相信耶穌,認為祂是騙子,又因耶穌與門徒們不行割禮,於是異教徒的罪名成立。保羅針對此點,提出信神比儀式細節更重要的看法。在新約羅馬書第二章二六、二七節「所以那未受割禮的,若遵守律法的條例,雖然未受割禮,豈不算是有割禮麼。而那本來未受割禮的,若能首全律法,豈不是要審判你這麼有儀文和割禮竟犯律法的人麼。」這樣看來似乎新約與舊約有相衝,但希伯來書第八章第七節「那前約若沒有瑕疵,就無處尋求後約了」,第十三節「即說新約,就以前約為舊了。但那漸舊漸衰的,舊必快歸於無有了。」所以基督教應以新約為主,有別於只信舊約的猶太教。既然如此,再連回教徒所信的神,也正是舊約裡的耶和華之前提下,大部分的宗教戰爭可說是根本毫無意義。同樣地,這些話又哪是嗜血如命的君王們所願聽的呢!難怪後來馬丁路德要宗教革命,因為教會實在偏離聖經太遠了,但因其所引發的農民戰爭,卻依舊利用舊約對教會燒殺擄掠。人啊!本性是這樣難改麼!
今日國內的基督徒,大多從事公益不遺餘力,頂多覺得信神比別人強些。但在歐美,也許因為歷史的包袱,教派依舊是身份的象徵;從歐美人對回教徒的歧視與偏見、北愛爾蘭天主教與英國新教間的長年戰爭、及最近美國大衛教派事件,美國政府不捉經常外出購物的教派領袖,而要以大軍包圍農莊以至全教覆滅,在在顯示歐美人對異教徒沒有太大的愛心與包容力。「創世紀七」在此提出質疑:「若慈愛的對象不包括異教徒,這種慈愛究竟有多少正面意義?」
宗教在政治上的手段,「創世紀七」亦有描述。Britain市長Patterson,就是因掌握教會而能以84%壓倒性高票當選。而Terfin無翼石像鬼(gargoyle)因為長期處於劣勢,也欲以Fellowship提升自己的地位,以和有翼石像鬼對抗。爭取權益是應該的,但旅店老闆Forbra十分擔心這件事,因為已演變為流血暴力衝突。奇怪的是,Fellowship的領袖Ouan和Runeb,卻是有翼的石像鬼。向石像鬼國王Draxinuson打聽,得知Ouan向來都是只對權力鬥爭和財富有興趣,而Runeb則是個殘忍又危險的人物。他們的工作就是挑撥及激怒年輕的一輩。同樣的手法好像在哪裡見過?後來拿了吐實Cube去見Ouan,他矢口否認說不知情,但Cube立刻證實他再扯謊。不過以後再看到外國傳教士在異國帶頭叛亂,不要傻傻的以為是「神愛世人」的關係,「創世紀七」已經講得很清楚啦!
基本上,「創世紀七」是屬於憂國憂民型的作品。在文藝界,這類作品多半只在國內受歡迎,在國外因時空隔閡,不易被理解而不被接受,但「創世紀七」在美國CES票選及年度最佳遊戲,均落在除3D迷宮外無啥內涵的「地下創世紀」後面,反倒在國內常掛榜首。可見要一個連Potato都不會拼的典型老美去體會「創世紀七」的內涵,亦非易事;而國人重視內涵更勝於聲光,亦是不爭的事實。國內廠商應重用有文史哲背景者編劇。不要總是一邊探千里馬難尋,一邊又只願付給有志寫劇本者極微薄的薪酬。現在投資劇本,絕對划算!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