腎絲球硬化症與房地產危機
中國時報2008.04.14張翠芬/台北報導
房市景氣升溫,許多人積極選屋,但是,你的房子「健康」嗎?醫界發現,過去在腎臟疾病中極為罕見的腎絲球硬化症,廿年來罹病率成長十八倍,室內環境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,正是造成局部性腎絲球硬化症大幅成長的最大元凶。
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,他曾接觸過一名年輕患者,剛結婚就因雙腳水腫、體重增加十公斤到醫院求診,經尿液、抽血及腎臟切片後,證實他得了局部性腎絲球硬化症。雖然使用包括類固醇及細胞毒性藥物等強烈藥劑治療,腎功能仍急速衰退,瀕臨洗腎。
有毒裝潢建材最大致病源頭
江守山追查發現,這位患者因為即將結婚而裝潢新房,進住後隔沒多久就發病。他認為,新房子裡的有毒裝潢材料正是致病「殺手」!
江守山說,廿年前,局部性腎絲球硬化症相當罕見,腎絲球腎炎中僅約二.八%由其引起。但短短廿年間,全球病歷報告已成長至二○.二%,目前在美國是腎炎引發尿毒症的主要禍首。台灣情況更嚴重,臨床病理報告顯示,腎絲球腎炎中,高達五○%是腎絲球硬化症引起,廿年內足足成長十八倍。
江守山說,國外醫學研究證實,環境中的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(簡稱TVOC),正是造成局部性腎絲球硬化症的元凶,包括具致癌性的甲醛、甲苯、二甲苯、苯乙烯等都有關。
未中毒而輕忽腎功能已受損
江守山憂心說,近數十年來,民眾大量使用含各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(VOCs)的合板、黏著劑、油漆、地毯、塑膠窗簾、壁紙等裝潢住家,室內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越來越多,導致人體大量暴露。
長庚大學腎臟科林杰樑教授表示,近年腎臟病患增加,環境毒素確實扮演極重要角色,例如,暴露在有機溶濟、重金屬鉛、汞環境中,都有害肝、腎功能。但每個人的體質各異,對毒物耐受度不同,很多民眾暴露量未達中毒標準而未注意,但腎臟功能已開始受損。
黴菌、水質好壞也影響健康
他曾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發表一篇報告,民眾暴露在鉛環境中,不論是自來水管中的鉛或油漆掉下來的鉛,數值未達中毒標準,但腎臟功能急速惡化,尿毒指數增加五、六倍;若離開鉛暴露環境,情況立即緩解。
江守山表示,除了揮發性有機化合物,室內空氣中的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、超細懸浮微粒、黴菌,以及水質好壞、房屋結構都可能潛藏健康危機,住屋對健康的影響,民眾實在不能掉以輕心。
這則新聞會登上報,讓我很訝異。
因為台灣金權治國,資本家對媒體管控力很強。大多新聞都是鼓吹消費、拜金。偶爾爆發一些消費新聞,多半是次要的小廠商,如地下工廠黑心貨等等。有了壹週刊、蘋果日報後,這類消費新聞多了些,但對房地產類的商家,壹週刊還是很恭敬的,吹噓多,批評只有一點點。
消基會也是軟綿綿,上次要挑個垃圾食品代表來反,挑來挑去選了珍珠奶茶,很明顯欺負路邊小販。可口可樂,統一味全等財力雄厚大廠製造的垃圾食品,很聰明避開了。
如果這現象已20多年,為什麼現在才報導?報導時又不是只有壹傳媒一家,而是所有最愛拍金主馬屁的電視、報紙一起來,自由、TVBS等都報導了。他們不怕得罪金主的話,為何「買不得」在台灣一直無法出版?這些媒體也不曾報導「買不得」指控的內容。
真正的原因,我認為是房地產銷售奇差,所以開始自相殘殺了。什麼樣的房子最常有劣質新裝璜?答案就是中古屋,投資客低價買入狀況不佳的房子,以低廉價格加以裝璜粉飾,再轉手高價賣出。為了壓低成本,最有可能使用劣質溶劑,而引發報導中所提的腎病。
此報導出來後,中古屋交易有冷卻下來: 學者示警衝擊 中古屋價跌量縮。新聞歸咎於政大張金鶚教授泡沫說,但台灣胡扯的專家太多了,預測不一定會實現,想買房的人都會自己說服自己會漲,所以說張金鶚有那麼大影響力,我很難相信。而且如果相信他,應該高價的新屋衝擊更大,買中古屋便宜,泡沫破滅的損失比新屋小。
倒是腎病這條新聞很實在,不管是否會增值,你住進去會得不治之症!買新屋用綠建材裝璜,才是自保之道。這樣就能迫使中古屋的買家轉向昂貴新屋,建商手中餘屋才銷得出去。所以我才說,銷售太差,房地產業者開始自相殘殺了。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