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戰時代生活史 陳存仁著 日本統治真面目


 

陳存仁書中所述,他在香港一晃24年就過去了,抗戰時期不過8年,但感覺比24年還久,可見度日如年,因應政局多變與各色人馬的艱辛,點滴在心頭。也難怪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硬是從圓洞被改成方型,日本國旗真讓上海人太傷痛,無法見容,而日本建商身份實在敏感。

這本書採取我最喜歡的小市民立場,沒有討厭的政治高調。書中描寫上海幫日本人做事的漢奸,都是些貪財無道德感的流氓地痞,知識份子所不為;要不就是些只會做官,沒真正謀生本領的人,一失業就十年八年,有官做就什麼都不顧了。漢奸總是勇於內鬥,最後又被日本人殺掉。日本人策略就是讓漢奸先搜括百姓,然後讓他們內鬥互吞財產,最後再殺掉最肥的漢奸,這樣所有財產都歸為己有。陳存仁說當局者迷、旁觀者親,大家都知道這套策略,但漢奸依然樂在其中互鬥。

最近在台灣炒得火熱的霧社事件,泰雅族耆老說莫那‧魯道曾在「青山事件」帶人幫日本人屠殺泰雅族婦女小孩,消滅原住民人口,但日人也未善待莫那‧魯道,最後下場早就在預料之中。動輒屠殺無辜婦女與小孩的莫那‧魯道,怎麼可能是善類呢?

媒體或網路總有人說莫那‧魯道很無奈;但看「抗戰時代生活史」,不貪圖小利,與日本人保持距離,反而是保命之道。陳存仁幾次與日人交鋒,他說日人習性是欺善怕惡,所以態度絕對不能軟弱。貪圖日人小惠,對日人擺低姿,這些才是莫那‧魯道悲劇的根源。

回過頭來談上海,日本成立偽政府,財源竟主要依賴毒品,來龍去脈本書描寫的極詳盡,可讀性極高。

生活不盡然苦悶,日人管制報紙言論,而上海市民苦中做樂,反面解讀為之一絕,如新聞說發起大日本婦女救國會,表示男丁都死得差不多,腦筋動到婦女身上,諸如此類十估九中。

最後日本投降前,陳存仁被迫去為病危漢奸阿昌看病,進入日本人占領的跑馬廳,親眼目睹日本人大量槍殺反戰日本軍人,似乎鬼使神差要陳存仁記錄歷史這一時刻。

看過這本書,更覺得那兩個原子彈丟得好,要不是原子彈迫使日本投降,國民黨計畫與美國在上海反攻,不曉得又多少百姓生靈塗炭,多少珍貴文物被毀。

抗戰時期有這麼多趣事可聊,電影「精武風雲」居然可以俗套、難看到那種地步,編導實在該多花點時間翻翻歷史才對。

 ****************

2-Jun-2023 抗戰時代生活史-再談毒品經濟學

很久以前看過的書,現在再提出來講,因為書中毒梟鄭芬煦的毒品經濟學,事到如今仍證明他是對的。鄭芬煦跟陳存仁說,你看表面上政治或戰爭變化,背後都是毒品推動,因為國家收入很大一部分來自毒品。軍閥互打為了搶鴉片銷售地盤,日本人之所以要打上海,是因為日本在東北熱河省種植大量煙土,要找個富裕的地方銷售,於是就入侵上海。

央格魯薩克遜民族自鴉片戰爭後,從未放棄毒品利益,分成黑白兩道,白道先以抗憂鬱、安眠、止痛名義推銷治標不治本成癮性藥物,以求財團長期穩定現金流,出事後紙包不住火,就把藥下架變成黑道毒品,自己再發明換湯不換藥成癮性新藥繼續銷售。

因為人類大腦會對內分泌平衡不停調節,所以任何刺激快樂的藥都會引發內分泌調節,最後大腦失去自己分泌功能轉而依賴藥物,這就是上癮。講起來白道比黑道更可惡,因為它欺騙善良信任醫師的民眾,而非自甘墮落的人

目前有些自由派人士鼓吹毒品除罪化,說毒品之所以難管都是因為政府查禁,因而產生高額利潤。政府不管,無利可圖,自然回歸和平。最適合戳破他們滿嘴謊言就是「抗戰時代生活史」,因為當年上海開放毒品,街上小巷整排都是鴉片館,吸了毒品,最後連飯都不吃只吸毒,淪落街頭是必然結果。到了冬天隔兩三條街就可看到凍死毒鬼,政府找民間單位清理,每天早上可看到黑色廂型卡車裝70~80具骨瘦如柴的屍體,撿完丟到郊外大坑埋起來。

看看崩壞舊金山,讀過「抗戰時代生活史」應該不覺得意外



美國金融泡沫即將破滅,歷史上經濟不景氣失業率高時,政府都會鼓勵吸毒性濫交,讓人廢掉失去與政府抗爭的能力,但紐約也太誇張了,用納稅錢提供免費毒品,看來黑白兩道毒品經濟要明目張膽合一了, 




作者陳存仁
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驚人的視力恢復眼球操: 活到60歲也不會得到老花眼的秘密。

漲價的世界:通貨膨脹是財富再分配的遊戲

斷食善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