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古典音樂為喪禮配樂

 在安寧病房,看到解說文字,說人最後喪失的知覺是聽覺。於是我把桌上音響帶過去病房,精挑幾張父親喜歡的演奏者、作曲家CD播放。跟父親問可否讓我幫他為喪禮配樂,他答應了,並說他喜歡貝多芬,想要放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。

因此這段期間一直注意有哪些平靜、哀傷但不濫情的樂曲。家父2007年4月過世後,家人與禮儀公司談定,分四部份:進場、親友追億、公祭、瞻仰最後一面。

進場時,會場會播放父親生前生活照,我採用 Wiener Philharmoniker 的 Beethoven Symphonie no 9 第三樂章。因為這些生活照十分溫馨,所以我採用平靜帶點甜美的第三樂章。本希望後面自動帶到父親希望快樂頌部份,但因為儀式沒那麼長,親友追憶時又不宜放音樂干擾,以至最後沒到快樂頌部份,有些遺憾。



公祭時,我希望用莊重,帶著細膩哀傷的音樂,以配合大家行禮如儀。我採用 Beethoven: Symphonie no 7 / Carlos Kleiber 第二樂章,這張名盤很吻合我的需要。



最後是瞻仰遺容,打算用催淚彈。我採用 Daniel Chorzempa的Bach Organ Works,裡面第二首Passacaglia in C minor BWV 582。我第一次聽此曲,是李斯特傳記電影 一曲相思情未了(Song Without End),李斯特心情鬱悶,跑到教堂裡彈管風琴發紓,彈的就是這首。我不知道教堂裡的管風琴,是不是可以隨便讓人闖進去就自個彈起來,但音樂電影都這樣演地。總之,音樂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。據聞這原本是舞曲,但我還真不知要如何起舞。



不同教堂管風琴音色差很多,加上演奏者詮釋,我聽了好些版本,覺得就Daniel Chorzempa這版特別能表現內心深處的哀傷與鬱悶。到了告別式那天,也許專業擴大機推力足,低音的管風琴表現比想像好。現場氣氛,巴哈深厚的音樂內涵,加上管風琴驚人的力量,家人全都流下眼淚,哭成一團。

父親過世是很難過的事,但遲早要來臨。我幫熱愛古典音樂的他,安排這幾曲,應該對得起他在天之靈吧!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驚人的視力恢復眼球操: 活到60歲也不會得到老花眼的秘密。

漲價的世界:通貨膨脹是財富再分配的遊戲

斷食善終